5張圖片
RTX 5090 – 規格與關鍵特色
基於Nvidia先進的Blackwell架構,RTX 5090展現顯卡技術的躍進性突破。傳統渲染性能顯著提升之餘,其最具變革性的進步來自尖端AI運算能力。
5090配備21,760個CUDA核心,相較RTX 4090增加32%,並搭載專為AI工作負載優化的第五代Tensor Core。每個串流多處理器包含4個Tensor Core與1個RT Core,全卡總計達680個與170個。
記憶體配置升級至32GB GDDR7視訊記憶體,即使面臨575瓦高功耗需求,仍提供更高頻寬與能效。散熱方案體現工程奇蹟,Nvidia將此強悍效能壓縮於出人意料的雙槽設計中。
技術突破
- 基於Transformer神經網路的DLSS實現
- 多重幀生成技術,每渲染1幀產生3個AI幀
- 新增AI管理處理器(AMP)優化工作負載分配
- 降低輸入延遲的翻轉計量演算法
- 支援AI工作負載的FP4運算
雖然不同遊戲與解析度的表現存在差異,基準測試均顯示5090顯著超越前代產品。3DMark等合成測試中提升幅度達42%,但實際遊戲場景常受CPU瓶頸限制。
散熱與設計創新
即便具備驚人的575瓦TDP,Nvidia工程師透過創新散熱方案使創始版維持合理溫度。重新設計的電路板佔用極小空間,夾嵌於大型散熱片與雙軸流風扇之間。
全負載下溫度約86°C,雖高於RTX 4090但遠低於降頻閾值,此散熱表現歸功於:
- 重新設計的氣流路徑引導熱空氣向上
- 緊湊元件佈局最小化熱點
- 效率提升的12V-2x6電源接頭
- 傾斜式電源接頭便利線材管理
外觀延續Nvidia標誌性設計語彙,特色銀色「X」主題與RGB發光GeForce RTX標誌。出人意表的緊湊體積較前代旗艦更易相容於機箱。
選購考量
RTX 5090將於1月30日上市,起價1,999美元,選購前應評估:
- 現有顯卡等級:4090用戶可能受益有限
- 顯示器規格:建議搭配4K 240Hz以上螢幕
- CPU效能:需高階處理器避免瓶頸
- 電源需求:建議最低1000W電源供應器
- 機箱相容性:仍需確認安裝空間
首發支援75款DLSS 4遊戲,2025年將持續增加。儘管性能強悍,其實際價值仍需取決於個人使用情境與未來遊戲需求。